產(chǎn)品名稱 |
刺槐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落葉喬木,高10~25米;樹皮灰褐色至黑褐色,淺裂至深縱裂,稀光滑。小枝灰褐色,幼時(shí)有棱脊,微被毛,后無毛;具托葉刺,長達(dá)2厘米;冬芽小,被毛。
總狀花序花序腋生,長10~20厘米,下垂,花多數(shù),芳香;苞片早落;花梗長7~8毫米;花萼斜鐘狀,長7~9毫米,萼齒5,三角形至卵狀三角形,密被柔毛;花冠白色,各瓣均具瓣柄,旗瓣近圓形,長16毫米,寬約19毫米,先端凹缺,基部圓,反折,內(nèi)有黃斑。
莢果褐色,或具紅褐色斑紋,線狀長圓形,長5~12厘米,寬1~1.3(~1.7)厘米,扁平,先端上彎,具尖頭,果頸短,沿腹縫線具狹翅;花萼宿存。
溫帶樹種。在年平均氣溫8℃~l4℃、年降雨量500~900mm的地方生長良好;特別是空氣濕度較大的沿海地區(qū),其生長快,干形通直圓滿??癸L(fēng)性差,在沖風(fēng)口栽植的刺槐易出現(xiàn)風(fēng)折、風(fēng)倒、傾斜或偏冠的現(xiàn)象。
喜光,不耐庇蔭。萌芽力和根蘗性都很強(qiáng)。原產(chǎn)美國。北緯23°~46°、東經(jīng)86°~124°都有栽培。17世紀(jì)傳入歐洲及非洲。
中國于18世紀(jì)末從歐洲引入青島栽培,現(xiàn)中國各地廣泛栽植。在黃河流域、淮河流域多集中連片栽植,生長旺盛。在華北平原,垂直分布在400~1200m之間。甘肅、青海、內(nèi)蒙古、新疆、山西、陜西、河北、河南、山東等?。▍^(qū))均有栽培。
最近來訪記錄